回溯至2024年某日深夜,当事人饮酒后乘坐网约车回到小区,在下车后发现有个人物品遗落在车内,便立即联系司机,双方约定在小区门口交接物品。由于当晚气温较低,当事人在返回小区后,驾驶私家车从小区驶出,沿辅路行驶约50米至小区门口,在停车等候时被交警查获。经鉴定,当事人血液乙醇含量为186mg/100ml,根据相关规定,这一数值通常难以适用不起诉或缓刑。
不久,检察官提出量刑建议为拘役两个月实刑后,当事人委托华商(南昌)律师事务所舒颖律师介入辩护。舒颖律师接手案件后,迅速启动“调查式辩护”策略,通过细致阅卷、多次与当事人沟通,并选择与案发时间、气象条件相近的时段,赴现场进行情景模拟,拍摄记录关键细节,从中提炼出三大核心无罪辩点:其一,依据2023年两高两部《关于办理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认定“短距离驾驶”是否构成犯罪,应重点审查行为人是否具备上道路行驶的主观目的。本案证据清晰表明,当事人驾车仅为取回遗失物品,并无长距离行驶意图;其二,案发时段为凌晨,道路通行条件良好,当事人仅移动50余米即停车,未对公共安全形成实质危险,社会危害性显著轻微,依法可不认定为犯罪;其三,当事人为避寒躲雨驾车在辅道等候,具备行为合理性,符合人之常情。
在审查起诉阶段,舒颖律师通过多次当面沟通、提交多次书面法律意见及相关学术资料,争取到检察机关的认可。随后,公诉机关专门组织听证会与专家论证会,舒颖律师在会上系统阐述无罪观点,据理力争,最终获得与会专家及听证员一致支持。经公诉机关呈报上级检察院复核,半年后终于为当事人争取到绝对不起诉的无罪结果。
该案的成功办理,最大限度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华商律师在刑事辩护领域的专业素养与执着精神。 华商律师也提醒社会公众:酒后勿驾车,守法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