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企业出海系列:法律风险观察第五期

一、政策法规速递

1.【中美】中美贸易迎来利好


2025年11月1日,美国白宫发布公告,根据中美谈判磋商的结果,调整对于中国的政策如下:


自2025年11月10日起降低对中国进口商品为遏制芬太尼流入而征收的关税,累计税率将降低10个百分点,并暂停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更高对等关税的政策延长至2026年11月10日。

进一步延长某些301条款关税豁免的有效期至2026年11月10日。

自2025年11月10日起暂停实施名为“扩大最终用户控制范围以涵盖某些上市实体的关联公司”的临时最终规则,为期一年。

自2025年11月10日起,暂停执行根据《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企图通过垄断海事、物流和造船业来达到垄断地位的行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为期一年。(来源:美国白宫)

2025年11月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加征关税措施,在一年内继续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保留10%的对美加征关税税率。(来源: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和信恒律师解读:中美双方同步暂停或降低部分加征关税,释放出短期贸易缓和的积极信号。此举有助于缓解双边贸易紧张局势,降低相关行业出口成本。然而,政策具有明确时效性,企业应密切关注后续谈判进展,并评估在关税窗口期内优化供应链与出口节奏。

2.【智利】智利增值税:针对数字市场企业对消费者销售交易的新规


智利于去年颁布了《第21,713号税务义务合规法》,对国际企业对消费者数字商品贸易的税务处理作出相应调整,该税法自2025年10月25日起正式生效。此次修订取消了对低于41美元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此前此类商品可免征增值税和关税。这意味着所有面向消费者的包裹都将征收增值税,包括低价值商品。根据智利财政部估算,鉴于2023年智利进口包裹总量约2000万件,其中90%价值不超过40美元,该措施预计可增加约4000万美元税收。该法案同时新增进口商品关税豁免条款:当商品购买价格(含交易过程中的任何附加费用)不超过500美元时,可享受关税豁免。(来源:International Bar Association)

和信恒律师解读:智利取消低价值商品进口免税政策,意味着所有B2C跨境电商包裹均需缴纳增值税,这将显著提升中小跨境卖家的税务成本与合规负担。新规在扩大税基的同时,设置500美元以下的关税豁免,体现出智利在促进税收公平与便利贸易之间的平衡。建议跨境电商企业尽快调整定价与税务申报机制,确保符合征管要求。

3.【马来西亚】马来西亚2026年起开征碳税 


马来西亚财政部第二部长于2025年11月6日在东盟资本市场论坛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政府尚未确定碳税税率,因为《国家气候变化法案》仍在起草过程中。他表示,一旦该法案获得通过,预计将于明年提交议会审议,政府将能够建立基准数据,以促进碳税的实施。


此前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于2025年10月10日宣布,自2026年起对钢铁和能源行业开征碳税,初期税率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16令吉(约合人民币24元),后续将逐步提高至30令吉。(来源:The Edge Malaysia)


和信恒律师解读:马来西亚计划对钢铁与能源行业开征碳税,显示出东南亚国家在气候政策上与全球趋势接轨的动向。虽初期税率较低,但未来逐步提高将增加高碳行业运营成本。建议在马来西亚投资或出口至马来西亚的相关企业提前开展碳足迹核算与减排规划,并关注《国家气候变化法案》立法进程,为碳合规做好准备。

4.【土耳其】土耳其限制通过邮政和快递渠道进口鞋类产品


土耳其贸易部因安全考量,对通过邮政及快递服务进口的鞋类等多种商品实施了新限制措施。该措施于2025年10月20日通过第2025/11号总通告发布,主要针对简化海关申报制度下的进口商品。该制度常用于小额电子商务包裹。鞋类与玩具、皮革制品共同被列为三大高风险商品类别之一。该决定基于安全检测结果,数据显示在检测的182件商品中,81%因邻苯二甲酸盐、铅、镉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而未能达到国家标准。今后,此类产品未经完整海关清关程序,将禁止通过网购或快递渠道入境。但该限制并非完全禁止进口。只要符合现行安全法规并完成完整海关程序,鞋类产品仍可通过常规商业渠道进入土耳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可能被扣留、退运或接受进一步审查。(来源:World Footwear)

和信恒律师解读:土耳其基于安全检测结果对鞋类等商品实施快递进口限制,凸显出其强化消费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立场。企业若通过邮政或电商渠道出口至土耳其,需确保产品符合当地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并完成完整海关清关程序。建议企业加强与合规检测机构合作,避免因产品被扣留或退运造成经济损失与商誉损害。

5.【欧盟-乌克兰】欧盟-乌克兰贸易升级协定正式生效


10月29日,修订后的欧盟-乌克兰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是对《欧盟-乌克兰深度与全面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更新版本,该协定被视为2014年谈判达成、2017年全面实施的《欧盟-乌克兰联系国协定》的核心支柱。自2022年2月俄乌战争以来,欧盟与乌克兰的贸易在“自主贸易措施”(ATMs)临时框架下进行。该框架自2022年6月起实施至2025年6月,旨在支撑基辅的战时经济。鉴于莫斯科封锁基辅经黑海的关键贸易航线,该措施通过暂停关税与配额限制,全面推行贸易自由化,旨在通过优惠市场准入支持乌克兰经济。2025年6月底,欧盟与乌克兰同意修订《双边全面自由贸易协定》,新文本经欧盟理事会合格多数表决通过后生效,有效期至少三年。新协议对小麦、蜂蜜、糖和鸡蛋等敏感产品实施了较低的关税配额。该协议具有互惠性质,意味着乌克兰将降低对欧洲禽肉、糖和猪肉等产品的关税。同时,该协议还涉及支持乌克兰拓展与第三国的贸易往来,并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来源: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和信恒律师解读:该协定为中国企业经乌克兰进入欧盟市场提供新的贸易路径,但也需注意原产地规则与配额限制带来的合规复杂性。建议企业评估利用乌克兰作为中欧贸易枢纽的可行性。

6.【欧盟】欧盟公报正式发布CBAM简化条例


近日,《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了《(EU)2025/2083号条例》,即《修订(EU)2023/956号〈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条例〉的简化条例》。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简化条例于10月20日生效,该《(EU)2025/2083 号条例》引入“单一质量门槛”豁免机制,年进口量低于50吨的CBAM商品(如钢铁、铝)可豁免报告义务,但超额进口将面临高额罚款(每吨嵌入排放量300–500欧元)。(来源:SGS SA)

和信恒律师解读:欧盟正式确立CBAM简化条例,明确年进口量低于50吨的钢铁、铝等CBAM商品可豁免报告义务,大幅减轻中小企业合规压力。然而,超标进口将面临高额罚款,企业需精准核算对欧出口量及嵌入排放量,善用豁免门槛优化出口结构,并建立CBAM专项合规流程。

7.【国内政策】海关总署停止执行铂金、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

10月28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停止执行铂金、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停止执行进口铂金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对申报进口的有关产品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

自2025年11月1日起,停止执行纳税人自上海钻石交易所销往国内市场的毛坯钻石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销往国内市场的成品钻石进口环节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4%的部分由海关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对纳税人自上海钻石交易所销往国内市场申报进口的有关产品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来源:海关总署)

和信恒律师解读:中国取消铂金与钻石进口税收优惠,标志着相关商品税收政策向一般货物回归,将提高进口成本,影响产业链利润结构。进口企业需重新评估成本与定价策略,钻石交易所内销企业尤应关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取消带来的现金流影响。

二、典型案例评析


(一)小米诉Celerity

11月3日,美国德州东区联邦法院就小米依据美国取证协助法(28 U.S.C.§1782)提出的强制披露作出裁定。法院认定,小米为在德国进行的专利诉讼所请求调取的许可协议、谈判过程记录、专利估值材料,以及判断相关专利是否构成标准必要专利(SEP)的关键事实,均与德国程序具有充分关联性,且具备明确的实际使用价值。法院同时指出,被申请方此前提出的“附条件反对”及若干程序性异议缺乏合理依据。

此案来源于此前华硕(ASUS)通过其独家许可代理机构Celerity,在德国针对小米提起涉及通信专利的法律程序,该案同时也波及OPPO等制造商。Celerity目前在欧洲地区积极展开专利执行行动,力图获取禁令并主张高额许可费用。诉讼所涉争议主要围绕3G、4G及5G标准必要专利的有效性、许可条款的设定,以及双方谈判过程的合规性展开。

为在德国应对相关指控,小米计划提出不侵犯专利权、权利穷竭以及FRAND许可原则等抗辩理由。由于支持这些主张的关键证据——包括专利许可协议、价值评估资料及相关沟通记录——大多由位于美国德州的Celerity所掌控,小米因此依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域外取证的规定,向德州法院申请证据开示,以强制调取上述材料。

今年九月,德州法院批准小米向Celerity送达传票,要求其提交文件并安排公司代表接受取证质询。然而,Celerity在十月对绝大部分取证请求提出异议,质疑取证范围宽泛、程序负担过重,并以其非诉讼当事人为由主张豁免,同时强调信息保密需求。作为回应,小米向法院提出强制披露申请,强调德国诉讼程序时间紧迫,如不能及时获取Celerity所掌握的证据,将严重影响其在德国庭审中的防御能力与诉讼地位。

和信恒律师点评:本案是中国企业主动利用美国司法程序支持境外知识产权诉讼的典型案例。小米通过《美国取证协助法》成功在美获取关键证据,展现出其在国际专利纠纷中的策略性应对能力。该裁定强化了SEP纠纷中证据开示的跨境适用性,为企业应对全球诉讼提供了新思路。对中国企业而言,美国《美国法典》第28编第1782条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域外取证利器。建议企业将其纳入全球法律应对策略:在境外(无论是欧洲、亚洲还是其他法域)进行的诉讼或仲裁中,一旦查明关键证据、证人或专家位于美国境内,即可积极评估并启动此程序。善用这一机制,有助于企业突破地域限制,获取核心信息,从而在跨国争议中赢得主动。

(二)美团旗下keeta诉滴滴旗下99food案


11月14日,巴西圣保罗州法院暂时撤销了禁止滴滴全球旗下外卖业务99Food与当地餐厅签订独家协议的禁令,这标志着在巴西外卖市场这场高风险的法律战中,竞争对手美团旗下海外平台Keeta功败垂成。圣保罗州法院法官批准了99Food的申请,暂停此前颁布的禁令,允许其在上诉期间恢复向餐厅提供现金激励以换取独家合作。

此前10月20日颁布的裁决曾支持Keeta,并认定99Food的独家条款违反竞争法。该裁决要求99Food立即停止执行排他性条款,并禁止其在未来合同中加入类似条款。任何违约行为将按每份合同处以10万雷亚尔(约合18,560美元)罚金,由99Food支付给Keeta。法院同时颁布紧急禁令,确保餐厅可免受处罚地与Keeta建立合作关系。

和信恒律师点评:本案是两家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海外市场围绕排他性协议展开的司法交锋,反映出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在本地化运营与合规竞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巴西竞争法实践中,企业需警惕两类核心风险:其一,关于排他性条款,即便经营者未取得市场支配地位,若该条款被认定为以排除特定竞争者为唯一目的的“赤裸裸的限制”,司法机关亦可跳过经济效果分析,直接判定其违法。其二,在诉讼层面,即便相关行为已被认定为非法,若原告方无法就此行为所引发的、可量化的实际损害及其因果关系完成举证,其赔偿请求仍将无法获得支持。

此次巴西法院暂时撤销对99Food的禁令,体现出其对市场竞争行为审查的审慎态度。企业在外卖、电商等高竞争行业出海时,应谨慎设计合作条款,避免因排他性安排引发反垄断诉讼,同时建立本地法律应急机制,以快速应对司法变动。

>>返回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合作伙伴 | 站点地图 | 律所邮箱 | i华商